视讯临沂网 >> 新闻 >> 浏览文章新闻频道
温暖工程健康旅游培训学员李庆亮:打造非遗传承活化石健康旅游新亮点

近年来,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岐黄公益基金、临沂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临沂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山东省临沂市开展了温暖工程通用健康旅游培训项目,共计培训健康旅游专业人才200名。作为第二期学员代表的李庆亮,发挥自身非遗传承人的优势,把健康旅游和非遗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江北最大的桑皮纸文化教育基地——李氏桑皮纸文化馆,成为沂蒙革命老区非遗传承的活化石,健康旅游的新亮点。

11月1日,健康旅游培训项目回访组来到了位于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小匡庄村的李氏桑皮纸文化馆,聆听了李氏桑皮纸的历史、文化、技艺、工序等大体内容,感悟了桑皮纸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出现让文字的书写与记录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我国,造纸术被发明之后,亦在不断精进,更高的制作技艺将纸张品质不断推向更优质的水平。在沂水县,拥有千年历史的桑皮纸制作技艺被保存至今,并在传承人继承下探求更好的发展。

 
桑皮纸,古称皮纸、汉皮纸,史书记载诞于初唐,被誉为人类造纸业的“活化石”。从外观看,桑皮纸呈淡黄色,内部纤维细长,结构清晰可见,这也赋予了桑皮纸极强的韧性,反复揉搓之下仍不会破损。“由于这些特性,保存得当的桑皮纸可以经千年而不损坏、褪色。因此,高档书画、重要史集等资料常用桑皮纸作为记录载体,桑皮纸以其纹理清晰、纤维细长、棉韧细腻、光而不滑、耐腐拒蚀、运墨自如享誉齐鲁大地,成为诸多文人墨客喜爱的文房用具。

 
2021年,沂水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荣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22年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是沂水县唯一入选产品。

清朝康熙1662年,李家桑皮纸传承人在此用这项手工艺造纸术制造桑皮纸维持生活,其第21代传承人李庆亮目前仍从事该项工作,这项手工艺造纸技术传承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李氏桑皮纸制作过程复杂,工序操作严格,通过泡制、锅蒸、墩砸、刀割等工序,经纯手工竹帘抄捞制成,有72道手工工艺流程,道道工艺都精湛。特定的生产材料,独特的制造工艺,凸显了它不能为工业造纸所替代的人文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是“文房四宝”中缺之为憾的上品。
 
 
为了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李庆亮不断开发以桑皮纸原料的“衍生品”,目前,以桑树为核心研发的桑茶、桑酒等产品也进入市场,吸引了相关产业链的聚集,形成了“桑树种植—养蚕产业—桑茶生产—桑葚采摘—桑皮纸制作教学—桑皮纸成品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的产业链,打造了以桑皮纸带动产业的循环发展模式。在李庆亮的带动下,。

“桑皮纸尺寸越大越难制作。在捞纸环节,多个技艺成熟的匠人相互配合,才能将让纸张更加平整均匀。”目前,李庆亮制作的桑皮纸最大尺寸为3.2米长,1.35米宽,已颇具难度。李庆亮强调,自己有更大的目标,“我想挑战制作9米长,4米宽的桑皮纸。这不仅是对制作技艺的考验,对生产设备也有很高的要求。”

针对未来的发展,李庆亮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正在建设桑皮纸文化产业园区,搭建起展示、还原、发扬、开发非遗产品的重要载体,形成“桑树种植——养蚕产业—— 桑茶生产——桑葚采摘——桑皮纸制作——桑皮纸字画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产业链,精准挖掘产业价值。设立游客“造纸体验”活动,打造“健康+旅游”模式,在传播桑皮纸文化历史的同时,着力打造非遗传承活化石,健康旅游新亮点,使桑皮纸这一传统老工艺在新的时代历久弥新,焕发出文化振兴的强大活力。
责任编辑:徐贵达 徐旭东
下一篇:临沂市化工行业政银企对接交流会召开
- 06-24临沂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屠苏
 - 08-01 临沂汤泉旅游度假区举办
 - 08-28临沂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陆
 - 05-15临沂市暨兰山区“防灾减灾
 - 12-20全国首个易货师工作站在山
 - 05-22临沂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为山
 - 02-10唱响沂蒙2021新春祝福
 - 01-21沂蒙骄子 2023 第
 - 12-11清风皓月 沂脉相廉——
 - 02-16同心战“疫”,让爱在笔尖
 - 11-21《在临沂》202020专
 - 09-10临沂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蒙阴
 - 10-02临沂市民俗文化研究会杜氏
 - 07-21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临
 - 02-19临沂新桥中心小学:“非常
 







